在这个金秋送爽、举国同庆的季节里,电影界迎来了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的电影《只此青绿》,正式定档于今年国庆档全国上映,这部影片不仅承载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更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制作技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缘起:千里江山图的千年传承
电影《只此青绿》的灵感源自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典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千里江山图》,这幅由北宋少年画家王希孟创作的青绿山水画,以其宏大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中华大地辽阔壮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青绿山水第一神品”,自问世以来,《千里江山图》便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艺术爱好者心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电影《只此青绿》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创作:舞剧与电影的完美融合
电影《只此青绿》并非简单的画面复刻或故事移植,而是对同名舞蹈诗剧的一次深度挖掘和光影艺术的升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2021年首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卷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在1000多天的时间里,该剧走过了70余座城市,演出超过550场,每场都是“一票难求”,并荣获了包括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在内的多项殊荣。
电影版《只此青绿》由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共同执导,他们凭借对舞蹈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将舞蹈诗剧的精髓完美融入电影之中,影片不仅保留了舞蹈诗剧中那些令人震撼的舞蹈场面和精美的舞台布景,还通过电影特有的镜头语言和光影效果,将《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景象和青绿山水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情:跨越时空的匠心之旅
电影《只此青绿》的故事围绕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展开,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他潜心钻研,跨越近千年时空,走入了北宋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观众将跟随这位研究员的脚步,亲眼目睹王希孟呕心沥血、忘我创作的历程,以及他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这幅传世画卷的艰辛与辉煌,影片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究了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生动展现了《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的色彩和无数劳动者的匠心创造。
视觉: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的壮丽画卷
电影《只此青绿》在视觉呈现上堪称一绝,影片通过高清摄影和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放大到了极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之中,青绿的山水、层峦叠嶂的山峰、波光粼粼的江面……这些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还原和再现,让人仿佛能够听到山间溪流的潺潺水声,感受到江面上吹来的习习凉风。
影片中的舞蹈场面也是一大亮点,由张翰、孟庆旸、谢素豪等优秀舞者领衔主演的舞蹈段落,不仅动作优美、编排精巧,更与电影情节和画面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当王希孟在水中腾空而舞时,那份少年盛气和才华横溢仿佛破屏而出;当意象人物“青绿”领衔众舞者清冽起舞时,那份典雅与静谧更是让人沉醉不已。
意义:传承与创新的文化担当
电影《只此青绿》的定档国庆,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一次有力彰显,在国庆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电影《只此青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品味艺术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电影《只此青绿》也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尝试,它将传统的舞蹈艺术与现代的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期待青绿之约,共赏山河之美
随着国庆节的日益临近,电影《只此青绿》的定档消息无疑为这个节日增添了几分期待和喜悦,我们期待着在国庆假期里,走进影院,与亲朋好友一同欣赏这部充满诗意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