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将四川省雅康高速公路康定至泸定段的一段隧道桥梁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在这场自然灾害中,桥梁瞬间垮塌,多辆汽车坠入深渊,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失踪,本文将通过亲历者的视角,还原这一惊心动魄的瞬间,并探讨此次事件背后的深刻教训与反思。
亲历者还原雅康高速隧道垮塌瞬间:生死一线,心系救援寂静凌晨的突变
8月3日凌晨,雅康高速公路上,夜色如墨,万籁俱寂,对于许多司机而言,这不过是又一个普通的夜晚,他们或归心似箭,或赶路前行,未曾料到即将遭遇的灾难。
据亲历者李女士回忆,当时她正驾驶车辆行驶在康定至泸定段的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之间,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沉闷的声响,紧接着是桥面剧烈的震动,李女士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她迅速踩下刹车,试图稳住车辆,就在这一瞬间,桥面开始坍塌,巨大的灰尘瞬间弥漫开来,将视线完全遮蔽。
“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李女士事后回忆道,“灰尘遮天蔽日,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到周围车辆坠落的声音和人们的惊呼声。”
生死瞬间的抉择
在灰尘和混乱中,李女士凭借着本能的反应,迅速打开了双闪灯,并尽量将车辆停靠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她试图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但视线完全被灰尘阻挡,无法看清。
“我前面有四五辆车,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否都坠落了。”李女士说,“我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呼救声和车辆坠落的巨响,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李女士逐渐冷静下来,她意识到,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等待救援,她迅速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尽量详细描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情况。
救援力量的迅速响应
接到报警后,甘孜州和四川省的救援力量迅速响应,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调派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和中国安能等多支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他们利用专业设备探测微弱的生命信号,同时密切监测周边环境,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包括恶劣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有限的救援资源等。
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由于事故发生在隧道内部且正值深夜,光线昏暗、视线受阻,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救援人员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技能,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援一线,为失踪人员争取着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存机会。
失联人员的牵挂与期盼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官方逐渐确认了此次垮塌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截至8月3日早上11时,已核查出雅康高速公路康定往雅安方向掉坠3辆车共6人,其中1人获救、5人失联,这五名失联人员中,有的是驾车途经此地的普通民众,有的是坚守岗位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员,他们的身份尚待进一步核实,但无论他们是谁,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五条鲜活的生命,五个家庭的期盼。”一位参与救援的消防员感慨道,“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时间赛跑。”
在救援现场外,许多市民和网友也纷纷为失踪人员祈祷,期待他们能够早日脱险、平安归来,也有不少人针对桥梁的质量问题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与忧虑,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升建设质量。
深刻教训与反思
雅康高速隧道垮塌事件不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更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它再次提醒我们,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对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监督;政府部门和企业也需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和自然的考验。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必须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关,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和惩处。
从应急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集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等工作;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