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您好,为了答谢新老用户的支持,这边为您免费升级为XX套餐,无任何额外费用……”或者“您好,您的积分可以兑换XX流量包,这边帮您操作兑换可以吗?”这些看似贴心的服务电话,实则让人不胜其烦,每天打电话免费升套餐的到底是谁?他们为何如此频繁地打扰我们的生活?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为你揭开背后的真相。
频繁的电话骚扰:消费者的亲身经历
深圳市的林淼(化名)向中新经纬讲述了她被自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的营销电话“骚扰”的经历,林淼表示,自从2024年夏天她改为9元/月的保号套餐后,推销电话越来越频繁,最初是机器人客服致电,现在经常有陌生的私人号码来电,她曾多次向运营商反馈推销电话过多的情况,但骚扰电话数量并没有减少,林淼无奈地说:“现在我只要接到推销电话就去12321投诉,如果后续还是无法改善,我准备换一家手机运营商。”
北京市的卢女士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告诉中新经纬,自己从2023年前后开始接到一些座机打来的营销电话,内容大多是中国联通升级套餐、推销产品等,拨打时间大多为工作时间,卢女士表示,当自己要求对方不要再打的时候,对方称这是他们的工作,随后就挂断电话了,卢女士称,之后她依旧能收到很多座机来电,多的时候一天两次,少的时候三四天一次。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2025年3月12日,输入“电话推销”字样,共有56263条投诉结果,从投诉内容来看,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通信运营商致电次数过于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等,还存在部分推销人员为促成交易,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或实际效果的情况。
揭开神秘面纱:电话推销的背后主体
这些频繁的电话推销到底来自何方?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如果来电本身就是在推销运营商的服务,而且他可以看到用户的套餐信息,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运营商,另一种是运营商的合作伙伴,比如代理商、营销合作方。
-
运营商自身:虽然运营商有时会进行电话营销,但通常他们会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且来电号码多为官方客服号码,频繁的电话骚扰往往并非运营商所为。
-
代理商与营销合作方:代理商是指受运营商委托,代为办理电信业务的主体,他们通过促成交易获取佣金,营销合作方则是指在短期内以运营商的名义打营销电话并推广业务的主体,这些第三方机构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往往会采取高频次的电话推销方式。
第三方机构的运作方式及问题
一位曾在某运营商外包公司工作的外呼人员晓橙(化名)透露,她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向客户推荐套餐,客户接到的电话号码是该运营商的营销服务热线,她每天需要打二百多个电话,打够六个小时才算合格,她的工资底薪为1800元,如果打不够每月会扣300元,晓橙表示,拨号是由运营商软件系统自动拨打的,自己并不掌握客户的电话号码,当电话接进来后,电脑上会显示客户套餐的信息,如最近几个月的流量使用情况、现在的套餐、所在地区以及需要推销的套餐。
这种高频次的电话推销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它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部分推销人员为了促成交易,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或实际效果,误导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投诉了,外呼人员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
如何应对电话推销骚扰?
面对频繁的电话推销骚扰,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
加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中的推销信息,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的问题。
-
及时挂断并拉黑:对于频繁骚扰的电话,可以直接挂断并拉黑,如果使用的是智能手机,还可以设置拦截陌生来电或特定号码的来电。
-
向运营商投诉:如果骚扰电话来自运营商或其合作伙伴,可以向运营商客服投诉,运营商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此类电话的骚扰。
-
向相关部门举报:如果骚扰电话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向相关部门(如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
-
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在办理电信业务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如营业厅、官方网站等),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电话推销进行诈骗。
每天打电话免费升套餐的到底是谁?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得知这些电话大多来自运营商的合作伙伴——代理商和营销合作方,他们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而采取高频次的电话推销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防范意识、及时挂断并拉黑骚扰电话、向运营商投诉或向相关部门举报等方式来应对这一问题,我们也应该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电话推销进行诈骗,希望本文能够为你揭开电话推销背后的真相,并为你提供实用的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