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一起涉及80多名业主的“样板房”装修陷阱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业主在追求美好家居生活的道路上,不慎落入了不良装修公司的陷阱,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本文将详细揭露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防骗指南。
事件背景与经过
2023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大行家集团旗下的尚维塞、配新家等多家装修公司开始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半价样板房”“低价豪装”的广告,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这些广告以精美的样板房视频为诱饵,承诺消费者只需支付半价或低价,就能享受到高端豪华的装修服务。
北京业主王勤(化名)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他在抖音上刷到“大行家整装工厂”的精装房视频后,被其精美的装修效果所吸引,于是添加了该企业一位赵经理的微信,赵经理向王勤宣传称,大行家整家定制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装饰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将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国际整装定制家装节”,并邀请王勤前往参观样板房效果。
在赵经理的游说下,王勤前往北京大兴区一展厅参观了大行家集团的精装样板房,展厅内的装修效果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材料选择都显得非常高端,经理介绍称,该集团正在京津冀征集限量68套样板间合作客户,只要缴纳定金,装完配合其他客户看房,就能享受半价豪装,还能申请国家扶持补贴资金最高1万元,在销售人员“最终12万元就能完成整装、保证60天内完工”等话术游说下,王勤当天支付了3万元定金,并与配新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样板房名额预留协议》。
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后续,王勤虽然收到了少量装修板材,但大行家工作人员却催促其支付全款才能动工装修,急于入住新房的王勤,后续又向其“财务总监龙双喜”个人银行账户转账了9万元,并签订了一份《整家定制订购合同》,交完全款后,大行家工作人员却开始找各种理由拖延装修,甚至将其拉黑。
王勤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据他统计,受害家庭有80多户,其中一位内蒙古的业主最多付了55万元,但一年半以来只收到几车沙子砖头和几捆木板钢筋,这些受害者在付全款后几乎都没有得到实际装修,随后被拉黑失联,据估算,这些公司牟利近2000万元。
受害者的维权之路
面对大行家集团的违约行为,受害者们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他们首先尝试联系尚维塞、配新家公司等官方电话及多位工作人员电话询问相关原因,但均无法接通、被立即挂断或为空号。
王勤等受害者曾前往山东、滁州等地大行家集团新地址维权,但均无进展,他们发现,大行家旗下的配新家公司在向老客户声称经营不善、公司倒闭的同时,又转移到滁州等地继续举办家装节、建设样板房展厅,并以同样的低价话术吸引业主付款。
受害者们还尝试向公安部门报警,由于这类合同单笔金额较小且业主遍布全国,地方公安很难立案,北京大成(重庆)律师事务所的聂炜昌律师表示,业主可以以装饰合同纠纷为由向合同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对方主张违约责任退还尾款,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因为很多受害者发现尚维塞公司名下已无可执行财产。
装修陷阱的揭秘与防范
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们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也暴露了装修行业的一些黑暗角落,以下是对装修陷阱的揭秘与防范建议:
虚假宣传与低价诱惑
不良装修公司往往通过虚假宣传和低价诱惑来吸引消费者,他们会在广告中夸大装修效果和服务质量,承诺消费者只需支付半价或低价就能享受到高端豪华的装修服务,然而实际上,这些承诺往往无法兑现。
防范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不要轻信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和低价诱惑,要仔细了解装修公司的资质、口碑和服务内容,选择有信誉、有实力的装修公司进行合作。
合同漏洞与附加条款
不良装修公司往往会在合同中设置漏洞或附加条款来规避责任,他们可能会使用空白合同或模糊表述来欺骗消费者,或者在合同中设置一些不利于消费者的附加条款。
防范建议:消费者在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认无误后再签字,拒绝空白合同或附加条款未写入的情况,所有口头承诺需书面化,合同条款需细致明确,比如要明确标注材料的品牌、型号、规格及环保等级等关键信息。
拖延工期与偷工减料
不良装修公司往往会在施工过程中拖延工期或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施工进度或者使用劣质材料来替代合同约定的材料。
防范建议:消费者在施工前要与装修公司明确施工工期和验收标准,并在合同中约定好违约责任,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施工进度和材料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合同约定。
虚假样板房与夸大效果
不良装修公司往往会通过虚假样板房来夸大装修效果,他们可能会使用特别定制的家具和装饰来打造样板房,使其看起来更加宽敞明亮和豪华,然而实际上,这些家具和装饰并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而且装修效果也无法在普通家庭中实现。
防范建议:消费者在看样板房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虚假效果所迷惑,要仔细了解样板房内的家具和装饰是否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并询问装修公司是否能在普通家庭中实现同样的装修效果。
警惕“跑路”公司
不良装修公司往往会通过虚假宣传和低价诱惑来吸引消费者支付全款或大部分款项后突然“跑路”,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施工或退款,甚至直接失联。
防范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要仔细了解其经营状况和信誉情况,可以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方式来了解装修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信息、经营异常等情况,在支付款项时要谨慎选择支付方式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维权时使用。
这起80名业主遭遇“样板房”装修陷阱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装修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作为消费者,我们要保持警惕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选择装修公司时要仔细了解其资质、口碑和服务内容;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认无误后再签字;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施工进度和材料质量;在支付款项时要谨慎选择支付方式并保留好相关证据,我们才能避免落入不良装修公司的陷阱并享受到真正优质的装修服务。
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装修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不良装修公司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让装修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